
400-123-4567
+86-123-4567
时间:2025-09-30 03:23: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根据金额不同,应收账款的逾期时间应至少在1年以上或3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若不符合其它条件,即使出现了坏账无法收回,该笔损失也是不能税前扣除的。《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57号)四、企业除贷款类债权外的应收、预付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应收、预付款项,可以作为坏账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三)债务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偿,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已无力清偿债务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二十三条: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第二十四条: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应说明情况,并出具专项报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20项税务证明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5号 )附件的规定,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扣除特定损失时,需留存备查专业技术鉴定意见(报告)或法定资质中介机构出具的专项报告。”改为“不再留存。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声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十六条: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证据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和特定事项的企业内部证据。第十七条: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是指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专业技术鉴定部门等依法出具的与本企业资产损失相关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一)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者裁定;(二)公安机关的立案结案证明、回复;(三)工商部门出具的注销、吊销及停业证明;(四)企业的破产清算公告或清偿文件;(五)行政机关的公文(六)专业技术部门的鉴定报告;(七)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的经济鉴定证明;(八)仲裁机构的仲裁文书;(九)保险公司对投保资产出具的出险调查单、理赔计算单等保险单据;(十)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证据。
企业逾期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在会计上已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是可能因为不能判断是否真实发生的损失,无法在税前扣除),但应说明情况,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企业逾期一年以上,单笔数额不超过五万元或者不超过企业年度收入总额万分之一的应收款项,会计上已经作为损失处理的,可以作为坏账损失(但是可能因为不能判断是否真实发生的损失,无法在税前扣除),但应说明情况,纳税人留存备查自行出具的有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损失的书面申明。
当下,票据、供应链票据、电子债权凭证已成为国企、核心企业平衡合规与发展的关键工具。票据作为传统支付工具,可通过标准化票据创新、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变现;供应链票据依托真实贸易背景,通过可拆分、可流转特性穿透产业链,解决中小供应商融资难题;电子债权凭证以数字化形式实现核心企业信用拆分与传导,降低供应商融资门槛,同时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
为助力金融从业者及企业相关人员更好地掌握票据、供应链票据、国内信用证、电子债权凭证等金融工具的业务拓展策略与产品设计逻辑,华贸融财经特精心筹备并举办《供应链票据、国内信用证、电子债权凭证产品设计及业务机会》(北京站)线下主题培训。本次培训将邀请业内资深专家,结合实际案例与前沿动态,深度剖析相关产品的设计思路、风险防控要点以及潜在业务机遇,为参会者提供一场知识与实战经验交融的盛宴。诚邀各界人士踊跃报名参加!
课程学费:3800元/人,2人团购3420元/人,3人及以上团购3230元/人,详情请咨询报名老师。
(1)银行票据业务人员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保理公司、租赁公司、供应链公司等;
本培训特邀三位业内资深专家,他们将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供应链票据领域的最新动态、前沿理念和创新实践,为您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票交所外部专家讲师,曾供职于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行票据业务部和大型证券公司,参与标准化票据创新及首批产品创设,对票据市场和供应链金融理解深刻。
能精准剖析近期重要市场政策,如供应链新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帮助企业把握政策导向,在合规前提下挖掘业务机会。
深入探讨低利率时代票据业务创利途径,对比不同类型银行同业票据业务模式,针对商业银行票据经营热点问题提供实用见解。并能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票据业务风险演化及防控要点,为企业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头部供应链票据科技平台负责人,参与全国首单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落地,具有为5家不同类型的供应链票据直连接入机构提供综合服务的丰富经验,多次获邀在监管单位、政府部门以及票据基础设施组织的培训进行授课。
探讨供应链票据对核心企业、链属企业和商业银行的价值,分享“供票 + 司库”实践及资产证券化模式,促进产融深度融合。
分享供票直连接入系统建设、与金融机构系统联动及场景化应用科技建设实践,为企业提升科技应用水平提供建议。
票交所外部专家讲师,先后供职于某大型证券公司、城商行总行票据业务部,有多年票据贴现及票据交易的经验,对供应链票据赋能企业具有深厚经验,积累了多项出色实践案例,将从金融机构角度提供开展业务的专业建议。
分享数字化赋能线上速贴、再贴现、资产证券化、质押融资等多种业务模式,并结合案例提供实操方法。
讲解企业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操作流程,通过示范银行案例解析,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关于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 引导供应链信息服务机构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供应链新规)
5)《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真实交易材料审查指引(试行)》的亮点与机会点
04 供应链票据赋能实体经济的创新探索05 企业如何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1、供应链票据业务操作流程